索 引 號: | 013101548/2018-00024 | 主題分類: | 其他 |
組配分類: | 統計公報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高淳區統計局 | 生成日期: | 2018-06-04 |
生效日期: | 2018-06-04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高淳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高淳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
高淳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高淳區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高淳調查隊
2017年,全區深入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精神,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四大戰略”,加快“四區”建設,全區上下擼起袖子加油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良好成績。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630.0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18億元,增長1.9%;第二產業增加值308.44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279.45億元,增長11.1%。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由上年的43.2%上升為44.4%,三次產業的結構由上年的7.0:49.8:43.2優化調整為6.7:48.9:44.4。
居民就業實現新發展。全年新開發就業崗位2.2萬個,新增城鎮就業4094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637人次,吸納大學生就業3800人,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1360人次。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01%。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偏小,工業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短板,好項目、大項目成功落地少,產業支撐乏力;傳統富民產業轉型不快,新興富民產業優勢不顯,城鄉居民增收難度加大;基礎設施尤其是對外交通條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大交通的格局有待進一步拓展。
二、農業
種植業結構繼續調整。20l7年,全區共完成農業總產值77.39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1.69萬畝,總產量11.08萬噸,分別比上年下降23.2%、21.0%;油料作物種植面積5.84萬畝,比上年減少37.4%,油料產量0.92萬噸,比上年減少36.8%;新增蔬菜基地300畝,新增設施園藝面積4700畝;食用菌總產量2.77萬噸,比上年減少5.3%。全區茶園面積2.66萬畝,茶葉產量360噸。
林業生產保持穩定。2017年新增綠化造林面積0.25萬畝,當年完成營造林面積163公頃。四旁(零星)植樹40.3萬株,成林撫育實際面積4.75萬畝,林木覆蓋率24.46%。當年苗木產量818萬株,水果產量1.33萬噸。
漁業生產效率提高。2017年,全區養殖水面面積31.2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達到4.70萬噸,比上年上升0.02%,其中:養殖產量達到4.51萬噸,比上年增加0.02 %,占水產品產量的95.9%。全區螃蟹產量達到1.62萬噸,比上年增加10.9%。
畜牧業因政策影響進一步萎縮。全區年末生豬存欄1.75萬頭,出欄頭數3.76萬頭;家禽存欄數43萬只,出欄數177.34萬只,比上年下降32.1%。肉類總產量為0.6萬噸,禽蛋產量0.48萬噸。
現代農業發展成效顯著。新一輪農業布局規劃調整和品牌農業提升“六項工程”穩步推進,新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7家,新認證綠色食品2個,新認證有機食品6個。全國首家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研究所掛牌成立,陽江鎮成為全國“一鎮一品”示范鎮、中國有機螃蟹第一鎮。完成土地綜合整治1204.01畝,新增高標準農田1.1萬畝、設施農業面積4700畝。
農田水利持續改善。在2016年全區遭遇洪水的情況下,2017年水利資金大幅增加,全年水利建設共投入資金6.14億元,同比增長75.9%,農業機械化程度有所提高,年末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53.3萬千瓦,比上年略有增長,大中型拖拉機445臺,比上年增加10臺,聯合收割機262臺,比上年增加10臺。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產業結構趨優。2017年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4.91億元,同比增長7.2%。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5.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5.8%,高于規上工業總產值7.6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41.0%,較2016年提高2.7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25.0%;新材料制造業同比增長14.9%;智能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2.0%,均高于規上工業產值增速。
建筑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南京六建創建特級資質企業入選住建部公示名單;出臺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實施意見,裝配式建筑產業園開工建設。2017年,全區完成建筑業施工總產值363.20億元,比上年增長6.6%,新開工面積122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 1232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加17.8%、31.6%。建筑業從業人員5.5萬人,比上年略有增加。2017年,獲國家優質工程4項、省優質工程1項。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2017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6.41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3.42億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71.7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270.04億元;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31.28億元。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投資占比45.7%,比上年提升5.4個百分點。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9.12億元,比上年增長58.9%,其中,住宅開發投資30.99億元,增長72.8%;商業營業用房投資4.24億元,下降17.1%。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62.09萬平方米,下降4.1%。商品房銷售額41.89億元,下降15.0%。
高效投入持續增加。2017年全區安排重點項目241個,開工224個,開工率92.9%。完成年度投資308.63億元。全年產業類重點項目開工75個,開工率94.9%,完成投資155.98億元,泰盛干細胞等41個項目開工建設,福特汽車研發測試中心等37個項目竣工投產。雅達高淳健康休閑旅游產業園、金浦“山慢城”康養產業園開工建設,房車營地、瑞軒精舍等功能項目建成開放。
五、城鄉建設
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完成東壩燃氣高中壓調壓站、淳東變110千伏出線優化工程,新改建天然氣管道70公里、供電線路633公里。建成通信基站268個。水陽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兩湖”堤防防洪能力提升等工程基本建成,87個防汛消險項目竣工交付,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等年度項目全面完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竣工投運,11座城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交付使用,垃圾集中收運率和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我區成為全國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區。智慧交管系統全面啟用,全市首家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綜合服務中心成立運行,渣土運輸車實行衛星定位、密閉化管理,新設停車泊位6024個。
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發展。啟動生態保護引領區試點,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總結評價得分位居全省第一。基本完成城區雨污分流、生態補水等工程,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59套,鋪設污水管網270公里,疏浚河道153公里,整治塘壩437個,清淤土方434萬方,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16.5平方公里,成為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區,美麗鄉村建設亮點頻現,示范區面積達450平方公里,創成市級以上美麗鄉村36個、水美鄉村5個,東壩鎮小茅山腳村、壟上村入選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固城鎮蔣山村成為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美麗宜居村莊、江蘇最美鄉村。。
社會事業實現新進步。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驗小學濱湖校區基本建成,區二中整體改造一期、武家嘴實驗學校分校建成投用,投放專用校車36輛、服務學生2300人,新增幼兒園學位1170個,創成省市優質幼兒園5所。紅太陽椏溪中學與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合作辦學進展順利,金陵匯淳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初見成效,高淳中專校成為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區人民醫院三期主體完工,區精神病防治院二期建成投用,提檔升級村(社區)衛生室33個,創成省級示范衛生院1家、衛生室3家。市兒童醫院高淳技術合作醫院、市口腔醫院高淳分部掛牌成立,鼓樓醫院派駐業務骨干直接參與高淳分院日常管理、臨床坐診和手術開展,鎮街衛生院全部實行醫聯體運作模式。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通過省級評審,全國首個藥物性耳聾基因篩查中心在淳成立。
六、內外貿易
消費市場日益繁榮。電子商務提速發展,Zber全球供應鏈交易平臺入選全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世界村健康電商產業園建成投用,整合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站點77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6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55.90億元,增長15.0%;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38億元,增長10.1%。其中糧油、食品類增長30.8%,服裝、鞋帽、針織品類增長32.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32.4%,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6.7%。
外資外貿穩定增長。2017年,全區進出口總額達到7.95億美元,其中出口創匯額達到5.8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0%。全年合同利用外資18371萬美元,同比增長324.1%。實際利用外資13330.0萬美元,同比增長27.2%。
七、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
交通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寧高城際輕軌竣工通車,溧高高速高淳段開工建設,新改建農村道路55公里,建成干線公路照明工程42公里。高淳站綜合交通樞紐建成投用,雙牌石客運站完成主體工程。城鄉公交“2元一票制”全面實行,智能化改造公交站亭69個,公共自行車三期工程投入運行。2017年,擁有在運船舶894艘,總噸位485.21萬噸。擁有公路運輸車輛2085輛,完成客運周轉量28535.74萬人公里、貨運周轉量95857.61萬噸公里。年末公路通車里程1595.33公里,內河通航里程160.11公里,完成內河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 150萬噸。全社會交通運輸業實現增加值68億元,同比增長8.5%。
郵電通信業發展趨緩。全年郵電業務總量4.51億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09億元,郵政業務總量0.52億元,增長15.7%,移動和聯通業務總量1.92億元,與上年略有下降。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85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8.81萬戶,其中4G手機用戶達到26.42萬戶,增長27.6%。實施信息網絡擴容提速工程,年末互聯網用戶17.61萬戶,增長37.0%,其中,家庭用戶11.64萬戶,比重達66.1%。
旅游業保持快速發展。2017年,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創建通過省級評估考核。各景區點共接待游客971.5萬人次,增長11.5%;實現旅游總收入99.8億元,增長20.4%。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財政收入完成50.30億元,同比增長20.6%。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17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3.25億元,非稅收入完成4.92億元。財政支出更加注重民生。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4.77億元,比上年增長38.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89億元,公共安全支出2.91億元,教育支出9.84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69億元,醫療衛生支出4.03億元。
金融業全年運行態勢良好。2017年末,全區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75.3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72.91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39.95億元和48.59億元,存貸比為99%。各項存款中,住戶存款 189.04億元,比年初增加18.61億元。各項貸款中,中長期貸款261.63億元,占貸款總量的70.2%,增長18.8%。年末全區銀行業不良貸款(五級)余額4.97億元,不良率比年初上升0.06%。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擁有普通中學15所,其中:高級中學3所,初級中學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擁有中等專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擁有完全小學28所,教學點8所。全區普通中學、小學和中等專業學校在校人數分別為14251人、21422人和2089人,分別比上年增加411人、增加642人、減少463人。初中學生升學率為99.23%;高中學生升學率為95.40%。特殊教育學校在校人數125人。擁有學前教育機構65所,在園幼兒11704人。
科技創新進程加快。省級高新區掛牌成立,高淳科技創業中心創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與浙江大學合作共建南京健康產業研究院,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0個,轉化科技成果30項,集聚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24人。新增華蘇科技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18家。紅寶麗集團被工信部認定為第二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紅太陽集團有限公司獲評江蘇品牌建設領軍企業。2017年,全區按新標準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總數66家,高新技術產品累計總數160個。專利申請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區共申請專利256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562件;專利授權700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14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新建成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0家、星級書屋8個,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746平方米。共擁有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29.95萬冊,圖書館總流通人次27.85萬人次,書刊文獻外借23.85萬冊次。博物館共接待參觀人數43.58萬人次。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全年送圖書下鄉11300冊,送電影下鄉2040場。積極加強廣電基礎設施建設,共擁有數字電視用戶12.81萬戶。
衛生設施更加完善。截止2017年末,全區共有醫院15個,衛生院8個,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116個。實有床位1988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588人,其中:執業醫師792人。全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41.17萬人,全年診療總數42.74萬人次,城鄉醫療保險累計報銷302.57萬人次,報銷金額4.86億元。
體育活動更加豐富。舉辦高淳國際慢城馬拉松賽、區第五屆運動會等大型賽事5場,安裝健身設施89套,自然村健身設施覆蓋率達56%,我區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2017年末全區體育場地面積146.3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4平方米。舉辦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共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16500人次。
十一、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注重生態環保建設。全區城鎮綠化覆蓋率36.4%,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2017年,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天數達75.9%;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城區環境噪聲值為54.9分貝,交通干線噪聲值為67.8分貝,均達到功能區要求,環境質量繼續位列全省和全市前列。“263”專項行動扎實推進。關停整治化工、鑄造企業44家,萬元GDP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定目標以內。“河長制”、“斷面長制”落實到位,官溪河船舶綜合整治、石臼湖圍網拆除全面完成,畜禽禁養區和限養區養殖污染治理扎實推進。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06.91噸,同比下降77.7%;二氧化硫排放量53.76噸,下降27.4%。
繼續推進節能減排。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89864.96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9.5%;產值單耗0.024噸標準煤/萬元,與上年持平。原煤消費量19512.77萬噸、汽油消費量82噸、柴油消費量4742.02噸、燃料油消費量1190噸、天然氣消費量1486.57萬立方米、電力消費量60278.54萬千瓦時。
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635,同比下降9.02%。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44.64萬人,比上年增加1.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02%,比上年略有增長。戶籍人口44.63萬人,增加3428人。其中:男性227164人,女性219148人,城鎮人口177235人,鄉村人口 269077人,出生人口5751人,死亡人口3667人。出生率為8.38‰,死亡率為5.8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56‰。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2017年末,城鄉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覆蓋率達98.0%以上。全區參加失業保險人數51032人,參加職工養老保險人數86158人。社會福利院、敬老院擁有床位3108張,收養類福利機構11個,收養人員總人數為1180人。全區城鄉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10003人。
居民居住條件持續改善。2017年,全年銷售商品住宅面積57.40萬平方米,銷售額達38.63億元。棚戶區改造面積35.8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1.4%,保障房建設面積55萬平方米,有效改善居民居住條件。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7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17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9154元,比上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975.4元,比上年增長4.9%;城鎮恩格爾系數為27.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042元,比上年增長9.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17327.9元,增長9.1%;農村恩格爾系數為29.2%。
注釋:[1]本公報中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高淳區統計年鑒》(2018)為準。
??????[2]本公報部分指標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3]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