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老街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淳溪古鎮的西南部,是淳溪古鎮最重要的中心街區,明清時期的縣衙即設于此。老街緊臨官溪河而建。官溪河是淳溪鎮的主河道,東連固城湖、胥溪河;西連運糧河、石臼湖和丹陽湖,既是溝通太湖和長江水系的重要水道,又是蘇南與皖南進行大宗物資交易的集散地和經濟命脈。
高淳老街是一個縱橫相交、完整分布的臨河型街區。它由中山大街(老街)、河濱街、當鋪巷、陳家巷、傅家巷、徐家巷、井巷、王家巷、小巷、江南圣地、官溪路等11條街巷共同組成,以縱貫區內的老街命名,總面積約7.60公頃。老街在明清時稱作“正儀街”。民國改元后,改稱“中山大街”。以后幾經改名,現在仍名“中山大街”,不過,當地人習慣稱為“老街”或“一字街”。此街在明清時期全長達1135米,現在保留下來的約為505米。老街街面寬3.5米左右,兩邊用青灰石縱向鋪設,中間用胭脂石橫向排列,整齊美觀,色調和諧。
高淳老街分布著成片的明清建筑群,這些古建筑傍水而列,粉墻青瓦、飛檐翹角,配上精美的磚木石雕和傳統的書法牌匾,古樸典雅,被中外學者和游客譽為“東方文明之縮影”、“古建筑的藝術寶庫”。其中規模大、特點鮮明的有吳家祠堂、楊廳、關王廟等。另外,建于明代的襟湖橋、乾隆時期的古井等也是老街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淳老街在形成之際便為商業街區,因此在平面布局上體現了斂財的思想。其平面形狀近似于錢兜狀,寓示將財富聚入兜中。在11條街巷中,老街、河濱街、當鋪巷和官溪路是基本平行于官溪河的街巷,也是較為主要的街道;而陳家巷、傅家巷等其它6條小巷,都基本垂直于官溪河分布,與四條主干道相互交錯,將整個街區劃分為15個小區域。在每個小區內,房屋布局大體縱向以五進延伸,橫向也以五組排成,五五之間,即為寬1.4-2.2米左右的縱深小巷。在巷口探首凝望,別有一番“合面店房兩人沾,縱深小巷一線天”的古韻情趣。
高淳老街的商家主要來自皖南徽州地區和太湖流域,因此這里的建筑風格既帶有徽派特色,但又帶有蘇南建筑的特點;既呈現徽派的古樸典雅,又體現香山派的通透輕盈,古建專家將其稱為“皖南徽派與蘇南香山派的過渡類型”。從老街的建筑風格上,亦反映出它作為溝通蘇、皖經濟與文化走廊的歷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