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專欄 > 規劃信息公開 > “十一五”及以前的歷史規劃(計劃)

        區人社局“十一五”收官之年工作總結及下年工作計劃

        發表時間:2021-12-07 來源:高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堅持把民生為本作為工作基點,把創建“充分就業縣”、服務企業用工作為工作主線,采取有效措施,突破重點,攻克難點,培育亮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績。現將2010年工作情況及2011年工作計劃具體匯報如下:

        一、2010年工作情況

        (一)今年以來各項指標完成情況

        就業再就業方面:新增就業崗位11800個,完成年度指標的216%;實現再就業1580人,完成105.3%;援助困難人員就業210人,完成105%;農村勞動力轉移9600人,完成106.7%;創業帶動就業2000人,完成111.1%。

        職業技能培訓方面:再就業培訓人550次,完成年度指標的183.3%;新生勞動力培訓780人,完成156%,農村轉移勞動力培訓7359人,完成122.7%。

        社會保險方面:今年新增參保企業155戶,完成年度指標的103%,參保企業達到11240戶,今年凈增參保2516人,完成104%,參保人數達到44500人;靈活就業人員新增參保2560人,完成102%;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4.6萬人,參保率達96.2%;今年征收社會保險基金26800萬元,同比增長2470萬元;清理保險欠費95萬元,完成118%;企業退休人員納入社會化管理5841人,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率100%,完成年度目標的100%;退休人員免費體檢930人,完成103.4%。

        人才工作方面:辦理初定、初級專業技術資格180人,受理中、高級職稱申報415人,辦理畢業生報到755人,落戶審核952人,接收畢業生檔案1824份。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方面:2010年招考錄用縣鎮機關公務員及參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22人;公務員登記報批64人;配合招錄教育、衛生系統下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65人;接收安置軍轉干部8人;年度考核審核備案縣鎮機關公務員1358人、事業單位6064人;完成各類工資審批手續8268人次;組織春節慰問機關退休干部508人;辦理機關事業單位到齡退休145人;評選表彰“十佳單位”10個,“十佳個人”10名,“先進單位”55個,“先進個人”265名。

        勞動關系方面:日常巡查377戶,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25.67%;書面審查用人單位363戶,完成100.8%;監察立案查處案件122件;共收到仲裁立案申請318件,其中仲裁立案163件、案外調解150件、不予受理5件,立案案件裁決8件,調撤率95%,結案率98%;“三方駐會”辦公室建成率100%;補簽勞動合同1735份,集體合同審查300份,工資集體合同審查覆蓋企業400個、審查195份,追發勞動者工資149.4萬元,涉及勞動者1265人;開展專項執法行動4次;申報勞動保障誠信單位20戶,其中1戶作為省級誠信單位申報。

        招商引資方面:截至12月份注冊企業納稅761萬元,完成比例142%。引進實體企業4戶,注冊資本1000萬元,目前實際投資3000萬元。

        (二)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一是圍繞大局抓重點,城鄉就業取得新進展。1、積極落實促進就業政策。進一步落實“五緩四降三補貼”和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實現經濟拉動就業、企業吸納就業、個人自謀職業;2、抓統籌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健全了就業困難人員和城鄉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制度,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援助困難群體就業;3、扎實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創業培訓、政策扶持、創業服務一體化的創業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加大了武家嘴農民創業園等園區建設,發揮創業園拉動就業的效應,促進群眾增收、帶動經濟發展;4、大力加強就業培訓。把強化培訓作為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鑰匙,夯實公共實訓基地,培養緊缺型技能人才。加強校企合作,培養了一批企業急需的技能人才。

        二是千方百計克難點,社保體系建設進入新層面。1、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有效推進。組織業務人員,深入企業,強化服務,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2、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全面推進;3、基本醫療保險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從今年1月份起降低了參保人員住院費用個人自付比例,提高了醫保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完善了靈活就業退休人員補繳醫保費的有關政策;4、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運行進一步保障。認真開展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基礎工作自查自糾活動,增強防范社會保險基金風險意識,通過了省市專項檢查。

        三是服務企業化焦點,和諧勞動關系邁出新步伐。1、深入推進預防和解決企業職工工資拖欠工作。今年元旦春節期間,組織開展了全縣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活動。重點檢查了農民工較多的建筑施工、服裝加工及其他勞動密集型企業工資支付情況;2、積極開展用人單位勞動用工指導服務系列活動。幫助用人單位增強勞動保障法治意識,同時引導職工依法維權、理性維權。積極開展困難企業重點幫扶活動,對生產經營發生困難的企業予以重點幫扶,專人負責,定期上門服務,促進企業穩崗穩員;3、切實抓好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加大與縣法院協調,共同出臺了關于加強訴裁對接機制的文件,推動仲裁與司法有效銜接。加強了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縣總工會、企業家協會兼職仲裁員參與辦案達17.2%;4、進一步加強信訪維穩工作。加大了信訪突出問題的梳理分析,從源頭上預防信訪案件的發生。進一步完善了應急處置機制,及時化解和處置突發事件。

        四是謀劃發展筑基點,基礎工作達到新高度。1、啟用新區人力資源市場。全面啟動了新區人力資源市場,成功舉辦了首屆蘇皖地區大型人力資源招聘會、2010年大中專畢業生專場招聘會等招聘會28場,進場招聘的單位累計956家,提供各類就業崗位3.12萬個,3.54萬余名求職者進場應聘;2、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建設。加強了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運用網格工作平臺開展宣傳和排查活動。充分發揮基層網格的優勢,積極調處矛盾糾紛,盡量把勞資糾紛化解在基層。

        五是提升服務抓熱點,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效。1、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抓好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聘任管理。完成了全縣各行業、系統職稱申報評審工作。大力推進人才開發工作,組織了高陶等企業申報引進高層次人才、引進外國專家項目等,組織相關人才申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申報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項目;2、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舉辦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業務培訓班,不斷推進技能培訓工作擴規模、上臺階、提水平。建立了技能培訓六方聯動機制,推動技能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既做到了擴大覆蓋面,又做到了確保質量。舉辦了兩期SYB創業培訓班,開展創業培訓。

        六是穩妥推進架支點,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1、充實機關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優化人才結構,開展了機關事業單位人才需求調查,擬定了招考計劃;2、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完成了事業單位推行績效工資的調查摸底工作、機關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及提租補貼基數調整的測算工作;3、加大研究,基本形成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案,目前正在教育系統進行試點。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管理服務已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三)勞動保障工作存在的問題

        2010年勞動保障工作雖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同時今年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公益性崗位開發不足,就業困難群體人數不少。二是社會保險體系有待健全,社會保險管理體制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三是人才資源還不能滿足我縣各項事業發展的需求。高技能人才比例較低,吸引高層次人才優勢不足。四是勞資矛盾仍然突出。勞動爭議調處難度加大,集體協商、集體談判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秩序不規范、分配關系不合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五是公職人員隊伍的能力建設、作風建設和規范管理還有待加強。

        二、明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將繼續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省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要求以及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以建設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就業工作為龍頭,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重點,堅持民生為本、堅持改革創新,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繼續加大勞動權益維護力度,努力開創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新局面。

        2011年主要工作目標是:

        就業再就業方面。新增就業崗位7000個;實現再就業1600 人;援助困難人員就業22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10000人;創業帶動就業2200人。

        職業技能培訓方面。職業培訓總計1.2萬人次,其中在職職工培訓2000人次;再就業培訓500人次;新生勞動力培訓1000人;創業培訓500人次;農村轉移勞動力培訓8000人。

        社會保險方面。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凈增參保2500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應保盡保,參保覆蓋率達96%以上,續保率達95%;征收社會保險基金總額3億元;清理往年保險欠費80萬元;企業退休人員納入社會化管理新增600人。

        重點推進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就業工作強化“三大措施”

        一是在發展經濟中擴大就業。1、探索建立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通過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擴大就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2、調整就業結構,圍繞建筑、水產、水運等優勢產業,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創造就業崗位;3、建立政府、企業和社會合力共舉、整體推進的就業工作機制,注重以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帶動就業崗位的開發;4、建立促進就業工作的協調機制,加強與大中專院校的聯系合作,與教育部門、各高校聯合開展開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服務”等活動。

        二是在落實政策中穩定就業。1、完善促進就業政策體系,進一步落實好國家應對危機、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政策措施;2、切實發揮好失業保險基金預防失業和穩定就業的社會功能,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局勢;3、推進創業扶持政策,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切實發揮創業小額擔保貸款的扶持作用。

        三是在服務基層中推進就業。1、強化企業用工服務,建立“123工程”企業用工定期聯系制度,根據企業用工實際,通過扎實有效措施切實為重點企業引進高素質員工,滿足其用工需求;2、充分發揮市場在就業促進和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升服務功能,把人力資源市場打造成運行規范、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就業服務平臺。拓展人力資源市場服務輻射范圍,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聯系與宣傳,吸引周邊勞動力向本縣聚集;3、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主要抓好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做到“就業一人培訓一人,培訓一人就業一人”。 充分挖掘本地勞動力資源,特別是新增農村勞動力等,要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創業培訓推進就業。

        (二)社會保險工作明確“三大任務”

        一是繼續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1、加強社會保險法律法規的宣傳,特別是加強《社會保險法》的宣傳,為社會保險擴面征繳營造良好的氛圍。轉變擴面方式,主動服務企業,深入企業單位提供勞動合同簽訂、辦理社會保險手續等服務;2、加大監察執法力度。建立聯動機制,強化社會保險的稽核與監察。將執法監察作為社保擴面的重要手段,對“工業123”企業,通過2—3年時間逐步社會保險參保率達到95%以上,對鄉鎮的私營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針對企業用工實際,將企業骨干、中層管理人員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其他職工必須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確保所有人員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對縣城范圍內沿街經營戶,加大宣傳力度,分行業、分重點,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全面推進;3、不斷完善和落實養老保險改革中的相關工作,做好已參加征地保障、新農保等人員向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轉接工作。

        二是鞏固新農保試點工作。1、抓好擴面和續保工作。將抓續保、抓鞏固作為新農保工作的一個重點,提高參保率,鞏固續保率,做到愿保應保、應保盡保。同時加大財政補貼力度,積極做好低收入純農戶、低保戶、重殘人員參加新農保的工作,保障農民今后的養老待遇以及新農保的可持續發展;2、抓好基礎管理工作。規范檔案管理、養老待遇資格驗證、平臺建設等業務管理。加強經辦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使新農保工作健康、穩定發展。

        三是加強政策研究及基金監管。1、加強對養老保險省級統籌以及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市級統籌的政策研究,制定符合實際的操作辦法,實現平穩過渡;2、加大對失地農民、“三不變”人員等弱勢群體的保障政策研究、制訂和實施,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能力;3、堅持將社保基金全部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進一步加強基金監管,強化內控制度和預警制度,開展好各項自查與評查,抓好各種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

        (三)人才工作推動“三項創新”

        一是創新平臺。1、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努力營造開放性大、自由度高、公正性強的良好的人才生態環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前來創新創業;2、組織引導骨干企業、重點企業申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平臺;3、充分發揮人才工作專項基金的作用,嚴格兌現人才激勵政策吸引、開發和穩定人才。

        二是創新服務。1、抓好兩支人才隊伍,即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引導和鼓勵企業職工在崗技能培訓力度,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公務員隊伍與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建設;2、加大人才自身培養力度,做好人才開發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等參加教育培訓,組織申報領軍型創業創新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項目;3、根據企業發展需求,組織企業外出參加省市人才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外省大型綜合招聘會,拓寬企業的擇才范圍;4、做好企業與事業單位的職稱申報評審工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申報原則。加大對企業申報的服務力度,主動聯系,力爭能報則報,促進企業人才培養和專業技術人員素質的提高。

        三是創新機制。1、圍繞全縣人才發展規劃,在人力資源的開發、就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力資源市場作用的發揮等方面做好銜接;2、強化對人才構成、人才現狀、人才趨勢的調查研究,建立不同層次的人才信息庫和人才需求庫;3、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實現人事人才管理科學化、規范化。

        (四)人事制度改革突出“三個重點”

        一是加強縣鎮機關公務員隊伍建設。1、結合我縣公務員現狀,進一步完善縣鎮機關公務員招錄條件,不斷優化我縣公務員隊伍年齡、文化及專業結構;2、強化公務員初任培訓、能力培訓及知識更新等培訓,不斷提高我縣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3、加大公務員考核、獎勵、懲戒等力度,建立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加快年青公務員的培養使用,使他們盡快為建設四力高淳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二是強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1、進一步規范我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要求,規范招聘行為,加強對招聘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2、適時推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與聘任工作,在組織業務培訓和教育衛生部門試點的基礎上,分步推進全縣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和聘任工作;3、按照省市統一部署,穩步實施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積極穩妥地實施我縣衛生系統,非義務制教育學校及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提高我縣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三是繼續做好軍轉安置及解困穩定工作。1、按照上級軍轉安置的有關政策規定和本地實際,適時擬定我縣計劃分配軍轉干部及隨調家屬接受安置試行辦法,按時完成上級下達的軍轉安置任務;2、做好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各項服務工作,及時調整退役金,按時交納醫保金等;3、做好企業軍轉干部解困穩定工作,及時掌握信息化解矛盾,及時調整發放解困補貼。

        (五)和諧勞動關系建設探索“三條途徑”

        一是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1、加大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重點宣傳“四法一條例”,提高企業和勞動者遵守法律法規的自覺性;2、加大對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與擴面征繳聯動,開展“全面簽訂勞動合同”主題活動,推進中小企業與勞動者普遍簽訂勞動合同;3、鼓勵、引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集體合同,不斷擴大集體合同的覆蓋面。

        二是加大工資集體協商力度。1、加大工資集體協商推進力度。特別是抓好“123”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發揮重點企業典型帶動作用,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全面開展;2、加大爭議糾紛的調處力度。運用工資協商機制妥善解決勞資糾紛。提高勞資雙方對工資協商制度的認識,建立企業內部協商解決勞動報酬的有效機制。

        三是強化執法監督力度。1、繼續強化勞動監察與仲裁的隊伍建設,充實執法力量,提高執法質量;2、建立內部業務科室間的聯動機制,實現職能互補、信息共享,著力推進全局工作的開展;3、建立機關部門聯動協作體系,積極探索建立權責明晰、運轉高效的協作機制。

        (六)基層建設實現“三個突破”

        一是在實現工作重心下沉上有所突破。1、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重心下沉,管理服務進社區、到村組的思路,有步驟地將更多業務工作延伸到鎮、社區、村,方便群眾辦事;2、進一步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建設和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小組建設,積極探索監察網格及勞調體系向企業延伸,實現與企業零距離對接,就近、就快處理矛盾糾紛。

        二是在實現基層系統信息化上有所突破。1、加強基層信息平臺建設,加大投入,夯實基層工作基礎;2、將“兩網化”管理系統等業務系統下掛至鎮所,甚至社區、村,提高基層系統信息化程度;3、建設“高淳就業招聘服務網”,建設面向蘇皖地區的求職招聘信息發布平臺。

        三是在實現規范基層管理上有所突破。1、進一步規范基層工作機制,以基層保障所的規范化建設來推動工作向鎮村延伸;2、根據基層實際情況和特點,研究制定科學的考核指標以及系統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大獎勵力度,調整激勵模式,調動基層工作積極性,推進基層各項工作;3、強化對協理員的管理,探索靈活機動、富有活力的管理方式,提高協理員的工作效能。

        (七)機關建設實現“三個新”

        一是建立工作新機制。1、統一認識,促進思想大融合,努力在思想上形成共識;2、理順職能,加強磨合,努力在工作上形成合力;3、健全制度,保障協調運轉,努力在制度上形成統一;4、樹立團隊意識,踐行為民理念,努力在文化上形成風格。以統一高效的新機構、新體制、新機制推動人社事業新發展。

        二是樹立部門新形象。1、通過開展民主評議行風等活動,進一步強化干部職工的忠于職守、依法行政和團結協作意識;2、通過開展學習培訓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干部職工隊伍的學習能力、謀劃能力和執行能力;3、通過開展爭先創優等主題活動,進一步樹立人社部門干部職工公道正派、可親可信、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

        三是推進事業新發展。1、積極推動工作創新,確保各項工作不掉隊。力爭工作上的“規定動作”保質保量完成,“自選動作”有創新、有特色、有突破;2、堅持把部門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思考和謀劃,及時跟進;3、積極整合各種資源,切實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關心支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的合力;4、努力提升領導班子與干部隊伍的戰斗力、創造力、親和力、執行力和免疫力,為人社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高淳區政府門戶網站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 久久精品?ⅴ无码中文字幕|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在线中文字幕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无码av最新无码av专区| A狠狠久久蜜臀婷色中文网| 日韩午夜福利无码专区a|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蜜桃| 最好看的最新高清中文视频| 天堂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2019|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国产免费黄色无码视频|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晰 |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无码中文字幕乱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 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永久 |